覺得字體太小嗎?試試將瀏覽器比例放大至110%!
打算快速移動到任一篇目,點我吧! 對韓國不太熟悉?點此建立方向感! 麗水世博遊覽系列文章請點此

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第7話|第五篇:鄉村到城市,「離鄉情怯」大拐彎

↑兩位佝僂長者孤零零地走在破舊的月台,對比後方常青綠樹與遠山,時間彷彿凝結在這個老化嚴重的小聚落。
      一個拐彎繞過那座僅154公尺高的「馬基山(마기산)」之後,來到谷地又是番不同的風景。總算來到「說不大卻不小」的晉州,它的最後一座車站「坪村站」-坐落於「二班城面」的「坪村聚落」。一條小溪貫穿其中的「二班城面」是晉州最邊疆之地方行政單位,居民以種植作物為主,這裡沒什麼其他產業-種田,單純得很!

      耳際的轟隆聲響漸歇,無窮花號緩步滑入「坪村站」。四周被無法形容地寧靜圍繞,「坪村站」的存在與周遭青山一樣靜悄悄。

      劃破寂靜的一幕在車窗外無聲上演。月台上,一位年輕小姐推著嬰兒車,與兩位頭髮灰白的老嫗走向車門。女士小心翼翼抱起嬰兒車內的小孩,匆匆向兩位長者揮揮手、說了幾句話便趕緊上車。兩名老者沒有開口道別,只留下複雜的強顏歡笑,目送女兒搭上火車-「下次再見,或已不知何年月」。

      整個過程就在靠站的短短一分鐘內發生-我隔著車窗,聽不到她們之間的「話語」,卻深深感受傳遞於她們之間來自離別的不捨,一種難以言喻的失落感。列車再次開動,兩位老嫗推著那台空了的嬰兒車,緩步往月台出口走去。與她們交會的瞬間回頭一瞧,方才的強顏歡笑早已默默地化成淚水,在那布滿歲月的皺紋間。

      韓國鄉村與台灣面臨的問題類似,大部分地區情況比台灣稍佳,但也有鄉村地區的情況比台灣還遭-這個「二班城面」就是一例。根據2011年由當地政府做的人口普查,晉州市總人口達到33萬5千5百人,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12%,即4萬300人。從已開發國家的角度來看,這數據控制得還算不錯。然而在晉州偏遠的「二班城面」近兩千位居民中,老年人口居然高達37.5%,比例高得嚇人!這也解釋了坪村站無比寧靜的原因,年輕人出外打拼,徒留父母長輩在農村養老-或許月台上的那一幕分別,天天都在這個小村莊上演,可能是我少見多怪吧?
↑開隧道、拉直線的新路與走平面、愛拐彎的舊路在「坪村站」附近碰面,最後在「院北站」附近來個立體交叉。此後雙方將漸行漸遠,直到「馬山」才會再次碰面。
↑超古老的傳統站名牌居然是木造的!
      總而言之,火車已經晃過晉州了,現在進到面積小得多的「咸安郡」,420平方公里的大小相當於台灣嘉義縣阿里山鄉(427平方公里)。最先遇到的車站是「咸安郡」「郡北面」的「院北站」,沒有月台、沒有待避線,平直的鐵路中途冒出這座由居民催生的車站。

      緊鄰晉州「二班城面」的「院北聚落」受山勢影響而同樣偏僻,加上此地無公車經過,居民對外出入不便。好不容易盼到一條鐵路通過,1960年代通車的慶全線卻直直呼嘯而過,沒在這裡設置車站,居民依舊封閉在山間谷地中。

↑院北站候車室雖超級迷你,卻是40年前當地居民的殷切企盼。
     居民要求設站的呼聲從未間斷,雙方經過多次溝通協調,終於在1975年1月,由當時的「韓國鐵道廳」(現「韓國鐵道公社(Korail)」 前身,簡稱韓國國鐵)在此設置「乙種車站」,成了當地居民對外的唯一一種大眾運輸工具。特別的是,這座由居民催生的車站,候車室由當地士紳「朴 季道」先生捐錢建造,促成車站順利設置,傳為佳話。朴 季道 先生過世後,候車室旁側也立了座小型紀念碑,紀念這位慷慨為民的善人。
↑院北站候車室。注意牆面上有塊寫著「朴季道 寄贈」的小牌子。
      走過37年歲月,很可惜地,隨著「晉州-馬山」雙軌電化新線完成,這座「居民的車站」終究不敵歷史的洪流,和其他車站一同廢止營運了。

      離「院北站」不遠處還有座私房景點、閑靜優雅的「西山書院」在朝鮮時代曾是當地重要的儒教據點,今日的建物雖屬「重建版」,依舊保有當年的影子。
↑水田、矮山、民居,慶全線沿途的風景讓人忘卻世俗紛擾。
↑院北站車站全景,僅一間候車室與一座矮到不行的簡易月台,附近青山環抱。
照片:維基百科共享資源,攝於2007年7月。

      列車繼續前行,在轟隆聲的催眠下,我居然陷入夢鄉。直到醒來時,已錯過「郡北」、「咸安」兩站,準備進入「昌原市」。睡著時才發現相機與手機竟然就直接放在一旁的空位,經過大站「咸安」後他們居然還幸運留在原地,捏一把冷汗的同時,看來韓國的治安還真不錯啊!
↑經過從不遠處「匡廬山(752m)」流下的「匡廬川」,大廈取代原先的鄉村景色,正式進入「科學新都市」「昌原」!
      天空比剛才還要迷濛,應該是快下雨了。周遭景色180度大逆轉,車水馬龍、高樓大廈,城市的出現也意味著這條「慶全線」即將來到終點。過了「匡廬川」,列車緩緩移入原屬於「馬山市會原區」的「中里站」。為了銜接(當時)即將完工的電氣化新線,這座車站的月台還在拓寬、加大中,站體雖稱不上豪華氣派,但看得出來剛整修完成不久-至此,慶全線告別從「光陽」開始的單軌非電氣化區間,從這裡一路到終點都將是可供高鐵通行的新路線*

*慶全線「晉州站-中里站」區間的雙軌電氣化工程直到這趟旅程結束後四個月才啟用,但「中里站-三浪津站」區間的電氣化新線則早在2010年底即完工啟用,因而本次旅程無緣該路段的舊線。據韓國國鐵規劃,「中里(昌原市)-釜田(釜山市)-太和江(蔚山市)」區間將建造新線,朝捷運化模式推動,預計2018年完成,並編入釜山圈地鐵路線營運。
↑1905年隨慶全線東段前身「馬山線」開通而一併啟用的貨運路線「馬山臨港線」遺跡。該路線隨馬山港吞吐減少及綜合都市計畫而在2011年2月廢線,目前平面路段已改造為線形公園、高架路段則拆除中。背景為昌原市「馬山會原區」市景,昌原、馬山、鎮海合併後,馬山與鎮海都成為昌原市底下的「區」。
      2010年與鄰近「馬山」、「鎮海」合併的「昌原市」為慶尚南道省會所在,舊時與馬山、鎮海合稱「山海原」。昌原的歷史最早可回溯至「李氏朝鮮」剛開國不久的1408年(朝鮮太宗8年),當地行政區劃變更,「義昌縣」與「會原縣」合併成為「昌原府」,事實上昌原一帶早在新石器時期即有人跡,還曾出口鐵器、米食至中國、日本,而這部份的歷史則牽涉「好幾篇前」提過的釜山、蔚山歷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我回頭研究。
↑昌原市馬山會原區,整治中的「三湖川(音譯:삼호천)」。
      朝鮮前期的「昌原府」設置後,昌原、馬山與鎮海歷經多次分合,最後終於在2010年塵埃落定,大合併成為「昌原市」。不讓隔壁的釜山專美,近代的昌原也搶盡本區的歷史鏡頭。1970年代,獨裁總統朴正熙指示將昌原發展為「機械產業園區」,山勢逶迤的農村迎接巨大變動,新的都市計畫全面改變昌原的容貌。1990年代,昌原的機械產業逐漸轉型為高技術、高價值的精密機械零件產業,昌原市朝向「生態城」轉型,至今棋盤狀的市區內綠地遍佈,高鐵進駐更為城市加分。
↑停靠「馬山車站」時,意外捕捉到「KTX山川號」進站。當時高鐵已進駐服務,開通往返首爾的列車。
      經過規劃的鐵路路線沿著昌原市區外圍行進,完全避免市內交通因鐵路而混亂。由於本路段相對平直,且雙軌路線不用與對向會車,無窮花號的時速明顯提昇,火車在昌原只花了幾分鐘就走完,進入「金海市」,慶全線即將來到尾聲,終點站「三浪津」。

      雖說是慶全線的「終點站」,但我們的列車目的地可是「釜田站」。列車將在三浪津站與「京釜線」來個無縫接軌(直通運轉),抵達釜山市區後再轉接(直通運轉)大約2公里的「東海(南部)線」,而後才會停靠列車終點「釜田」。
↑攝於金海市「進禮站」附近,夾在釜山與昌原兩座城市之間,金海郊區的市容迥於昌原,呈現農田之美。
      稍早在昌原時,離釜山「直線距離」僅剩不到三十公里,眼見就要來到整趟行程的終點「釜田站」,列車卻硬生生花了一個小時多才抵達釜田,到底哪個環節出錯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地圖!
↑昌原與釜山直線距離不過二十公里多一點,走高速公路半小時一定到得了,偏偏鐵路承襲「慶全線」的「壞習慣」,東拐西彎,最後才沿「洛東江」畔南下,多花一倍時間。
這也是為何國鐵規劃在昌原、釜山間興建新線的原因。
底圖:Google Map
      韓國人瘋了嗎?就喜歡繞遠路嗎?其實探究這區域的發展,答案呼之欲出。釜山作為韓國最大貿易口岸,長期以來把貨物往內陸運送,送至大邱加工、送至首爾銷售,因此鐵路沿著洛東江畔佈設相當合理,省時省經費。那麼昌原呢?如前述,昌原早期被定位為機械加工區,打造完成的機械向首都圈銷售,或向海外輸出。為了方便運送,昌原本身有兩條貨運鐵路通往釜山港與釜山副港,再順應內銷需求,鐵路很自然地向北佈設,並在人口較少的三浪津「搭上」開往首爾的「京釜線」。韓國早期的發展,採取全力培植首爾(首都圈)的模式,因此大部分交通線以「往首爾」進行設計,反而不注重與周邊小型城市的聯繫,造成今日「近在眼前卻到不了」的詭狀。

      隨著時代演進,釜山不再是以前那個「大型貧民窟」,昌原也不再是「大型工業區」,兩地的聯絡日漸增加,光靠兩條高速公路連接兩地實在不足,當地遂有興建兩地直線鐵路的要求。

↑升級工程過後,「鋼筋混凝土枕」取代原先的「木枕」,
大批木枕被拆卸後,靜靜縮在一角,見證鐵路史。
      根據韓國國鐵(Korail)規劃,未來將在「昌原-釜山」間的直線路廊興建新線,進一步移轉公路負擔,並朝向捷運化方向推動,納入釜山地鐵路網,路線還將往東北延伸至「太和江站」(蔚山市)。此計畫將使昌原與釜山間的鐵路「最快行車時間」大減六成,至25分鐘,預計2018年開通。屆時昌原與釜山間的聯繫將更加順暢,有助於大釜山地區總體發展。
↑慶全線終點,附近人口稀疏因而以貨運為主的「三浪津站」。
作為「慶全線」與「京釜線」的叉路,同時又肩負「釜山港」貨物集散,
這座車站佔地大得超級雄偉,總計有十一條軌道。
      終於來到「三浪津站」,名義上的「慶全線」走到終點。顧名思義,「三浪津」就是三條河流交會處的「渡口」。蜿蜒於山地的「密陽江」與「洛東江」在此Y型交會,由於此地坡度瞬間減緩,乍看下像三條河流碰在一起,場面非常壯觀!行政區域上「三浪津站」屬於慶尚南道「密陽市*」,但這裡離密陽、釜山、昌原市區皆有點距離,算是個三不管地帶。
*密陽是一座傳說色彩濃厚的丘陵小城,著名的民間故事「阿娘」的背景就在這裡。另外,2007年在「坎城影展」拿下「最佳女主角獎」的「全度妍」則是靠著在地拍攝的同名電影「密陽(Secret Sunshine)」獲得殊榮,也讓密陽的故事再添一筆。

      鐵路沿洛東江左岸佈設,一路上沒什麼人煙,倒是雙向的貨運列車非常頻繁,一口氣幾十節貨櫃大喇喇從一旁轟隆而過,震撼度百分百!當然,沿途也看到「長榮海運」與「陽明海運」的貨櫃,莫名高興了幾下。
↑好熟悉的地名啊-沙上!至此,火車離釜田站已經不遠了。
↑總算來到釜山市區,最高的那棟白色建築物就是「樂天釜山飯店」啦!
      最後,列車緩緩減速,列車長一連串感謝與提醒的廣播替這趟絕無僅有的慶全線體驗計畫下句點,大概沒有人這樣做吧?雖然四個小時的旅程有點久,但隨著「晉州-馬山」段電化工程完工,以及正在規劃的「光陽-晉州」電氣化計畫開展,這趟四小時之旅已成了慶全線的「歷史記憶」,值得!
↑到了!10:05自順天出發,14:30才終於抵達釜田,
這趟充滿紀念性的「慶全線拐彎之旅」也真夠久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